上次講座,寂天菩薩破斥勝論和正理學派唯物主義論調,認為這個物質身體就是我。今堂繼續批判勝論正理學派,和教內有事宗對「人無我」的質疑,得出修習「人無我」是根除人類痛苦的原因-無明(ignorance)-最好方法的結論。勝論正理學派首先就世俗約定俗成的假我相續(The continuity of the conventional self)鑽隙子。他們提出的質疑是:造業者和受報者是一或異?如果同一,即承認「實我」;如果「相異」,便違反因果業報。這樣外道滿以為瑜伽師被他們困在進退維谷的兩難陷阱;卻冷不防寂天菩薩會巧妙地這樣說:「老兄,其實你和我都贊成『作者受者異,報時作者亡』。造業者和受報者基本上不會是同一人。」如此便先避開正理學派兩面刀鋒,只留下一面破斥。跟著,寂天菩薩解釋造業者和受報者基本上不屬同一人,來化解和說明自己沒有違反因果業報。寂天菩薩說:「說作業者和受報者相異,是因作業和受報不可能同時發生,必定要先作業,後受報;所以這點我們有共通點,作業和受報是兩段時間。由於現在造業者和未來受報者在不同時間存在,所以他們基本上都不是同一人。話雖如此,作業者和受報者是共享一個自相續。例如這個身心五蘊,七年前構成色身的細胞和現在七年後的色身細胞,在新陳代謝作用下,已經完全不同了,怎可能說是同一人呢?相反來說,如果你們堅持有實我的話,那麼造業者和受報者是同一人,並於同一時間,在還沒有造業時,已經要受報了;『因時見有果,此見不可能。』」勝論正理派見到這個論據不能成立,便反口執著中觀所提出約定俗成的假我自相續是實我。寂天菩薩搖頭歎息說:「自相續是有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的變易,不可能實有;過去滅,未來未生;所以過去心和未來心都不是我!」「那麼現在生起的心便是我吧!」勝論正理派恬不知恥地說:「如果現在心是我,當它消逝時,『我』便化成烏有,何來實有?」到此勝論正理派語塞,寂天菩薩下結論批判「人我」說:「猶如芭蕉樹,剝析無所有;如是以慧觀,覓我見非實。」
外道勝論正理派眼見到大勢已去,退下一旁,待同屬佛門的有事宗發難。有事宗執有,攻擊大乘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得成佛果的可能性。他們質疑:「如果眾生沒有實我,你們發菩提心所利益的是甚麼人呢?」中觀瑜伽師回應:「眾生虛假,發菩提心立誓成佛,亦是虛假施設而有。」有事宗再追問:「再者,沒有實我的話,飽經艱辛修行,誰人會得佛果?」中觀瑜伽師回應:「許由癡心得!」中觀認為:宇宙是由無明污染的心識而來,於起惑造業後感生種種果報;所以眾生是建立在虛假的世俗名言上,而眾生受苦是由於無明污染的心識。發菩提心就是要根斷無明;在修行過程中,修行者的心識,視乎修行果位,他們或多或少保留著不同程度無明的污染;譬如說資糧和加行位的菩薩主要還在對治慳貪、毀犯、瞋恚、懈怠、散亂和愚癡;到見道位就開始積聚六度功德;修道位就漸次把無明污染的癡心壓伏斷除,這時候,菩薩的心識雖然少,卻依然是污染的癡心,直至成佛完全根斷無明為止;所以說佛果許由癡心得!就如彌勒菩薩在《現觀莊嚴論》說:「故盡錯覺即解脫」一樣,最後根斷癡心就得佛果;換言之,佛果由癡心者得。反對者又想揪寂天菩薩的辮子說:「癡心有一種自我本位和傲慢,執著自我,產生痛苦;可是你們又認為『為息眾生苦,不應除此癡。』這話是否矛盾呢?」寂天菩薩說:「完全不矛盾,為追求佛果而發菩提心的癡心和自我本位及傲慢的癡心雖同為無明污染,不過前者是救苦的心,而後者是生苦的心;前者剛好可以對治後者。同時,既然你提出輪迴痛苦的原因是自我本位和傲慢,那麼修『人無我』便是對治我慢的最好方法了。」
由頌七十至七十四,寂天菩薩繼續回應勝論派和正理派1的質疑。其中一個質疑是如果沒有一個實我,那麼業果法則(Law of Karma)便不能運作。
(七十)
若我非實有,業果繫需理;
已作我既滅,誰復受業報?
質疑:「如果沒有一個實我存在,那麼業力果報就不存在了。為什麼呢?例如他在人身的時候造了一個業,他不可能在非人身的時候受到果報2,這個業果到底由誰去承受呢?」
“If,” you ask, “the self does not exist, how can acts be linked with their result? If when the deed is done, the doer is no more, who is there to reap the karmic fruit?”
寂天菩薩接著解惑:
(七十一)
作者受者異,報時作者亡。
汝我若共許,諍此有何義?
解惑:「你和我都共同承認這點:今生造業的這個人和後世受報的這個人,在不同的時間存在,而且他們基本上不同一人3(different bases);既然如此,我們諍論這個問題有何意義?」
The basis of the act and fruit are not the same, and thus a self lacks scope for its activity. On this, both you and we are in accord – what point is there in our debating?
(七十二)
因時見有果,此見不可能。
依一相續故,佛說作者受。4
寂天菩薩繼續說:「在因位就看到它有果,這是不可能的。就像父子同時出生一樣。佛在經中說:『造業者受報』,就是基於兩者共享一個自相續,這時造業和受報的『我』安立在心識相續的假名上。」
A cause conterminous with its result is something quite impossible to see. And only in the context of a single mental stream can it be said that one who acts will later reap the fruit.
勝論正理派乘機說:「那麼心識自相續便是實『我』了。」
(七十三)
過去未來心,俱無故非我。
生心若是我,彼滅我則亡。
寂天菩薩反駁這點:「過去心和未來心都不是我,因過去已滅,而未來未生,都不存在。」
勝論正理派質疑:「那麼現在生起的心便是我。」
寂天菩薩回應說:「如果說現在出生的心是我,那麼它消逝的時候便沒有『我』了。」
The past or future mind is not the “I”, for it is not found. Moreover, the present mind is not the self; for if it were, upon its passing, the self, too, would not exist.
跟著寂天菩薩引龍樹菩薩的《寶鬘論》(Jewel Garland)說:
(七十四)
猶如芭蕉樹,剝析無所有;
如是以慧觀,覓我見非實。
就好像芭蕉樹的樹幹一層一層地被剝開,將會發現內裡空無一物;同樣,以智慧去分析「我」時,就會發現:「我一樣是空架子,並沒有『我』真實存在。」
For instance, we may take plantain tree – cutting through the fibers, finding nothing. Likewise, analytical investigation will find no “I”, no underlying self.
由頌七十五至七十七,寂天菩薩回應教內有事宗的質疑,佛果是由完全的出離和積聚福德而來;所有令人痛苦的苦惱已淨除,所有積極的福德已積累。但反對者5質疑:
(七十五)
「有情若非有,於誰起悲憫?」
「立誓成佛者,因癡虛設有。」
「如果有情不是真實存在,那麼菩薩對誰起悲憫呢?」
解惑:「一如月稱菩薩在《入中論》(Chandrakīrti’s Introduction to the Middle Way)說:『宇宙是無明心識所產生(where the universe is said to be the product of the ignorant mind);由於無明造作染污的業行,善惡果報隨之而來。我們承認世俗種種果報來自無明,這些無明只是因世俗名言的力量而存在(within the framework of relative truth),而並不是說眾生是實有。眾生受苦是建立在虛假而非由正觀(verifying cognition)建立。所以在世俗諦來說,世間眾生每日都是受苦的,因此我們應以慈悲來化度眾生的苦。』6」
“If beings,” you will say, “here no existence, who will be the object of compassion?” Those whom ignorance imputes and vows to save, intending thus to gain the lofty goal.
(七十六)
「無人誰得果?」「許由癡心得。」
為息眾生苦,不應除此癡。
質疑:「如果一切眾生非實有,成佛得到佛果又是誰?」
解惑:「眾生是虛假,菩提心是為虛假存在的眾生而發的;就如受無明業惑,我們承認眾生是受苦一樣。由於持守菩提心,漸次獲得佛果;這時發了菩提心的修行者,一方面在未獲得佛果前亦是癡心(無明業惑)所虛構;在另一方面,無明業惑所虛構下發菩提心仍可證果,所以佛果由癡心證得。」
質疑:「既然勝義諦中『無明』非實有,『佛果』非實有,為何你們還要追求取證?」
解惑:「因無明業惑虛構的發菩提心,漸次成佛,而其目的是為了除去如幻眾生之苦,雖然這是出自無明虛妄分別,但是亦不應除去7。」
“Since beings are no more,” you ask, “who gains the fruit?” It’s true! The aspiration’s made in ignorance. But for the total vanquishing of sorrow, the goal, which ignorance conceives, should not be spurned.
寂天菩薩堅稱當我們未能滿足於世俗諦的分析,繼續尋根究底的話,我們會找不到實有的眾生。不過,在世俗世界來說,無論如何都有眾生在受苦;所以為了要從輪迴苦海得解脫,我們必須修習能消除苦因-無明的方法。受無明蒙蔽的心意妄執事物的本質,引致我們顛倒迷惑,因而受苦;故此,要徹底根除無明;寂天菩薩再一次提醒我們,無明不是世俗世界的真實,故此緣起世界下的因果業報是不能被否定的8。
質疑:「由於緣起世界的現象不應被否定,而且佛果是由修道求果的癡心所得,同理,癡心不能被否定;可是,癡心亦會產生我執,例如傲慢和自我本位(effect of egoism),它緊緊執著自我,產生痛苦;那麼你們一方面要眾生解除痛苦,一方面又要眾生保留痛苦的因,這樣做是不是矛盾呢?同時,我慢自無始以來就存在,與我一同輪迴生死,恐怕很難根除。」
(七十七)
「我慢痛苦因,惑我得增長。」
「謂慢不能除,修無我最勝。」
解惑:「追求修道發菩提心求佛果的癡心,與執我的癡心雖同受無明污染,其實兩者是有很大的差別;前者雖是癡心,卻可以因修行而斷除眾生的幻苦;而後者執我,只會增加眾生的幻苦。此外,前者更是對治後者的良藥,二種癡心不可同一而論。同時,傲慢和自我本位只是迷垢,根本不是實有,所以修習『無我』是根除我執無明最佳的方法。」
The source of sorrow is the pride of saying “I”, fostered and increased by false belief in self. To this you may say that there’s no redress, but meditation on identitylessness will be the supreme way.
第三十一講完
註釋
1 有些註釋家認為這是有事宗的觀點。所謂有事宗是指佛教內部唯識以下的宗派,例如有部和經量部。
2 根據業果法則:一個人沒有造業,他不可能受果報;相反來說,除非他所造的業力抵銷業報的動力平息了,否則,他也是無法逃避的,必須接受果報。所以反對者就質疑中觀,前生造業者,後世受報者是同一人,抑或是兩個人?如果你認為是同一人,則你承認實我;若你說造業的前生和受果的後世是兩個人,那麼你又違反了業果法則。
3 作業者和受報者雖處於不同時間狀態,但兩者共享一個自相續(two different states of the same continuum),一個作業者不能在同一時間感受該業因的果報;相反來說,感召到果報時不可能還在積聚那果報的業因。(One does not experience the effect when accumulating the cause, and does not accumulate its cause when experiencing its effect.)這裡要駁斥的是勝論正理派認為「我」是恆常,而中觀派(Mādhyamika)則認為實「我」不是真實存在;再者,如果「我」是實在恆常的話,便不能是「作業」者,又是「受報」者;所以大家都沒有一個諍論點:作業者和受報者是兩個人及兩段不同的時間。
4「依一相續故,佛說作者受」沒有特別說明在何本經文記有佛的這段說話,大概是漢譯行文特色。
5依文理來看,這應是寂天菩薩對有事宗質疑的解惑。
6達賴喇嘛在《超越的智慧》中說:「區別出夢中出現的人,以及在現實中出現的人兩者間的差異,是有這必要的。它們相似處是在某個層次上是非實有;但把夢中人稱呼為『人』,這便為世俗認知所否定;而把現實中出現的人稱呼為人,這與世俗認知不矛盾;同時,在勝義分析亦不否定(它只是假名存在的話),因此,這個人在世俗諦中是存在的。同樣,在世俗中執有一個實我,是不合理的,我們承認煩惱眾生會在輪迴中受苦。」
7龍欽心髓傳統對這一句解釋通常引用一個例子:就好像一個人發惡夢,在惡夢中受盡苦頭,他在惡夢中想出脫離惡夢的方法,從惡夢甦醒過來。雖然這些脫離惡夢甦醒過來的方法仍是在發夢中想出來,但當你未從惡夢甦醒之前,這些方法是不應捨棄的;只有你完全醒來,惡夢和夢醒方法,這一切才可被捨棄。
8 中觀應成派主張緣起現象和無自性的空是同等重要,世俗諦是不該被分析,例如火,在世俗諦看來,有火焰就會燒痛人;只要一經過分析,除了木頭、熱力和煙外,是沒有真實的火存在。
應用討論問題
一)正理派提出兩難質疑:造業、受報是一或是異?造業者和受報者若是一,則佛教必要承認實我,因現在的造業者和未來受報者均不變;若造業者和受報者是異,甲造業,乙受報,這便違反佛教提倡的因果業報。寂天菩薩如何化解兩難,並讓正理派因失去論點支持而改變口風?
二)何謂自相續(continuum)?這是否變相的「實我」?試述之。
三)從頌七十至七十七,寂天菩薩駁斥了外道勝論正理派,亦駁斥了小乘有事宗,例如有部和經部;但很多有關集注沒有細加分辨,你能分別出來,並提出理由嗎? 四)中觀提出不能否定世俗諦的任何東西;龍樹菩薩更聲稱世俗諦只是顯象,經不起正觀的分析;更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