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9講

日期:2006年11月26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子二 破未見決定死故不須怖畏

質疑:我們現在亦不能肯定何時會死去,所以現今不必高度重視如何逃避死亡。

7 由時無定故,便思我常者;

則終有一日,死來傷害汝。

If because the time is uncertain you think you are eternal, one day the Lord of Death will do you injury.

由於你未能肯定死亡何時會到臨,便以為自己可以永遠地活著;那麼終有一天,死神必定前來傷害你的。

因為死亡不知何時到臨,便高枕無憂不懼怕死亡,這確是愚蠢的想法。正因死亡不能預知,你更應從今天起,做足防護的措施。雖然你今天未必就死去,但死主明天後天,終有一天前來加害於你。所以應當放棄希望長久存活,你要念死,認真地修行解脫聖道。就好像被巴格羅剎食人魔(Ogre Bagasu)所控制的地區,該處的居民必會一個一個被吞噬,無一倖免。

癸五 破勇敢者不畏死的因由

子一 不應認為只有懦弱者才怖畏死亡

質疑:雖然死亡是肯定會出現,它只會令懦弱者生起怖畏。但對勇士來說,為了戰勝敵人贏得讚譽,就算在戰場上被利刃傷身,仍是不會氣餒。因此,勇士是不怕死的。

解惑:這是不合理。

8 只顧未來利,不顧生命盡,

誰說自賣身,稱汝為智者。

If you consider future goals but not your waning life, who would call intelligent such selling of yourself?

只顧現在將來的名利,而不為自己正在逐漸縮減的壽命著想,誰會稱呼這樣為名利而自賣其身的人為智者呢?

假如你貪婪地視名利為自己未來的目標,不顧及自己正在縮減的壽命,其實此身亦是你一切得著的基礎;你這樣做無非是出賣自己的生命而換取名利回報,有誰會認為你是明智呢?你只被人稱為愚癡。請衡量一下利害得失,應當觀察身命當盡,不應貪著名利恭敬。(註釋60)

譬如有一商人的兒子,為了名利,廣結交情;但終因交情破裂,聲譽盡失,所求不得,反蝕其本。

又譬如有一婆羅門有三個兒子,當遭遇旱災時,對妻子說要賣去其中一個兒子。當時有一個王子聽到這消息,便欲購買。父親堅持留著長子;而母親則抱著幼子,依依不捨;此時次子對王子說:「只好賣我吧!請帶我走!」次子為慕王子之富貴威勢,自願賣身為奴;是故為自己未來的名利,就像出賣了自己。

子二 不應為愛護自己的身命故而造惡業

質疑:如果為了求財而出賣自己,捨棄身命固然是錯誤;但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身命而造惡業,那應該可以吧!

9 何故自為質,造作諸惡業,

汝定如智者,對我已離染。

Why do you do ill deeds, pledging yourself as security? Of course, like the wise, you must be free of attachment to yourself.

是什麼緣故令你要典押自己,造作惡業?你是否已如聖者般遠離貪染?

解惑:這極不恰當!你為何要為此生少許的物質受用而去行不善業,結果出賣自己的生命,令自己未來受苦報?難道你像阿羅漢般,對「我」已經遠離貪染?

不計自身未來而造作惡業者,就好像下面的譬喻:從前有一位好色之徒,經常嫖妓,不單將錢財耗盡,還賣身給那名相好妓女。後來,他與妓女生下兩個孩子,但生活非常窮困,而且他又惡性難改,還學到拐騙技倆。他們生活難以維持,只好典押兩個孩子,到商人那裏去借錢週轉。不久,妓女對他說:「不如讓我留下跟著商人,作為抵押,兒子跟你;記著要替幼子洗澡,餵食時要小心。」但到最後,妓女還是帶了兩個孩子出走。這個愚人只好為商人作奴僕。同理,幼稚的人行不善業,出賣典押自己的生命;結果只有獨自一人承受苦果。

一個身無分文的人在酒吧酗酒,口頭上答應會付錢,但結果當然是沒有錢付清賬單,於是便被扣留吃苦頭。

所以為自己眼前微利而做諸惡業,就等於出賣自己的身命。

壬二 修習微細無常觀(subtle impermanence)

癸一 由於存活就是剎那剎那(moment by moment)消亡,故

不應堅信不死

(質疑:為了長存久活而造作惡業,那當然不合理。但無論如何,我們既然在人間生活,畢竟須要資財維持身命;既要資財,當然要花時間作世俗事業。)

10任誰所謂活,唯心剎那頃;

眾生不了彼,故自知極少。

No matter whose life, it does not differ from the moments of mind. This people certainly do not perceive, thus it is rare to know the self.

眾生所謂生命,只是心念一剎那的光景;眾生不能了悟這種道理,因此了知生命無常者極為稀有。

剎那不住(not to remain unchanged for a second moment)是有為法的本質。任何眾生的生命,除了一一剎那心念外,別無其他形式的生命(註釋61)。人們因受到執著為常的邪見控制,當然不能察覺有為法剎那不住的道理。由此可見,了知「我的本質」(nature of the self)(註釋62),在這世上確實是寥寥可數;應當盡力觀修微細層面的無常。

就好像有一個人的衣服掉入河流中,過了許久,他還站在原處打撈,最終也不可撈回衣服。(註釋63)

又譬如小馬天子(the son of the gods Aśvaka)般快的速度,任何天人都不及他飛得那麼快捷;所有東西都比不上剎那壞滅的此生般短暫快逝。

癸二 既愛長壽又不樂衰老是互相矛盾,故不應執著相續(attachment to continuation)

質疑:存活就包含了一連串短暫的剎那。由於這個相續是不間斷的,可以竭盡力量求取長壽的,所以我們應該耽著存活的。

11 汝愛久存活,而不樂衰老;

噫同類眾生,見汝行為善。

You would like to live long but dislike old age. Amazing! Your behaviour seems right to people like you.

你只是選擇性喜愛長壽,但卻對衰老生厭。噫,只有與你同類的愚癡眾生才會認同你的行為。

解惑:這是邪見。假如你希望可以活得長久;但到你年長時髮白臉皺、顏容憔悴、齒落背傴、行動緩慢;卻又對衰老感到厭惡。只有如你一般愚癡的人才會認同這種矛盾的行為吧!智者一定不會贊同你。如果你厭惡衰老,便不應貪著延續存活吧!

譬如那些年輕人譏笑閒坐在公園的衰朽老人說:「你看你們真醜,怎麼這樣衰老難看呢?」可是年輕人內心個個都希望自己能長久地活命。

註釋

  1. 此處賈曹杰說不採取月稱菩薩的註釋「有誰會愛護(having love)那些為名利而出賣自己的智者?」
  2. 人們的心念很易從這一刻的焦點轉移到另一個焦點,無形中不自知地連串起不同的剎那,並誤以為每一剎那都是相同的。就像電影每格的菲林畫片快速移動,湊成動作故事一樣。
  3. 亦可類推為生命的本質,眾生生命的本質,甚至有為法的本質,是剎那不住,都是不會有一剎那保持不變。相當於古代大德所謂「活在當下」,就是生命的存活只是一剎那的事,所以修行時要把意識放在眼前要做的事上。
  4. 這和我們所說「刻舟求劍」的愚者一樣,不明白舟行而劍不行的道理。

應用思考問題

  1. 很多人不知道死時無定、死緣眾多、死神速至,仍為求取名利而形役於俗世事務;就好像牛馬每日為一撮稻草而力役辛勞,最終亦為人宰殺;「明日死猶貪財物」,真是人類無知最切實的寫照。請依《菩薩瑜伽行四百論》頌八、頌九說明。
  2. 「任誰所謂活,唯心剎那頃。」一切有為法,包括生命在內都是剎那不住,簡單的意思是生命只是存活在一秒鐘之內;過了一秒,便剎那不住。古德常說:「生命在呼吸間」,「活在當下」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修行人常於一秒內觀生觀滅,或只把意識放在眼前所做的事情上,不觀過去未來就是依聖天菩薩「任誰所謂活,唯心剎那頃」的道理。試依第十頌詳析之。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九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