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瑜伽行四百論》(Bodhisattvayogacaryacatuhshatakatika)第13講

日期:2007年5月19日
聖天菩薩造論
月稱菩薩、賈曹杰註解
金剛上師卓格多傑 集解傳講



癸三 思惟無論怎樣,身體不能超離(transcend)痛苦

質疑:我們可以用種種方法,加強愛護身體,令它恆久享受安樂,這樣,身體不是可以由苦器變成樂體嗎?

32身雖久享受,不能成樂體,

謂他勝本性,此定不應理。

The body, however long one spends, will not in itself become pleasurable. To say its nature can be overruled by other factors is improper.

身體無論怎樣恆久享受安樂,亦不可能變成樂體;若果說其他外緣能壓伏身體苦的本性,這話是不恰當的。

解惑:不可能,就算我們用怎樣舒適的方法去令身體快樂,時間多久也好,身體本身也不會變成樂體,因為它本性是苦。如果說其他外緣能強行改變(overruled)苦的本性,這是不合理的說法。(註釋74)

譬如烏鴉就算怎樣關懷備致地去養育杜鵑的雛鳥,杜鵑永遠是杜鵑,不可能變成一隻烏鴉。所以希望身體變成樂體亦與此相同。

癸四 思惟痛苦如何招引傷害

質疑:王公貴族從出生到死亡,終身享受幸福快樂。為何說世間沒有恆久的樂體呢?所以痛苦不應是身體的本質!

33勝者為意苦,劣者從身生,

即由此二苦,日日壞世間。

The high have mental suffering; for the common it comes from the body. Day by day, both kinds of suffering overwhelm in the world.

世間治人的勝者為種種憂惱心念而生苦受,而治於人的劣者會從身體生起苦受(註釋75);就是這兩種苦受,時常傷害世間有情。

解惑:就如擁有眾多眷屬和豐裕受用的國王,所有勝者都會懼怕失去權勢,亦嫉妒別人富貴日增,或為操控下屬而費心,所以內心時刻感到痛苦。至於欠缺生活基本所需的普羅大眾,因勞動而令身體粗勞,感到痛苦。縱觀世間的人們,就是被這兩種痛苦所傷害。

譬如有兩名象師替國王調禦大象;一個象師善於調伏大象,令牠貼服;國王歡喜,大加讚賞;但此象師心內憂慮,擔心以後如表現欠佳,便招罪愆;因而痛苦不堪。另一象師不擅馴服大象,並屢次失敗;國王很不滿意,令人重重鞭打,使他承受很大皮肉之苦。

癸五 思惟痛苦力量很大

質疑:雖然這兩種痛苦事實存在,但如果有大樂,可以蓋過它們,人們便察覺不到痛苦的存在。

34樂由分別生,分別隨苦轉,

是故除苦外,更無大力者。

Pleasure is governed by thoughts; thoughts are governed by pain, thus there is nothing anywhere more powerful than pain.

安樂是由分別念頭生起,而分別念頭因為無常壞滅而變成痛苦;所以除了痛苦之外,世界沒有更大的力量。

解惑:從來沒有一種快樂比痛苦的力量來得大(因為外境不存在著快樂),快樂只是人們對享受外境生起的分別念頭;而這些分別念頭因為「無常」的關係而剎那間壞滅,「快樂」分別念轉眼便變成「世事無常,不能長久」的喟嘆!所以快樂的念頭不離苦的本性。

情況就如這樣:例如一個人想像得到名譽財富,自己可以受用安享時,內心生起了快樂。可是當他想到此刻雖擁有財富,但它總有耗盡一天,此時所生起的恐懼,便將剛生起快樂的分別念頭,轉成痛苦了。快樂皆被念頭操控著,而念頭又為無常痛苦摧毀,所以世上找不到比痛苦力量更強大的快樂。

情況就如以下的譬喻:有一齊人娶一妻一妾,各有一子;但小老婆的孩子死去,小妾因而很傷心!但當她看到大老婆兒子孝順其母時,內心痛苦比自己兒子死亡更甚;便哭了出來!旁人勸她不要哭得那麼傷心:人死了哭也於事無補。她卻說自己不是為兒子死了而哭,而是因為別人的孩子還活著才哭!後來大老婆的孩子也病倒了,要被送到另一村莊去;小妾有一天看到那村莊有人抬著一條死屍,後來她更打探到是大老婆的孩子死掉,她內心非常高興。(由此可見,所謂快樂,只是痛苦的虛假表象。)

癸六 思惟樂受如身中之過客

質疑:雖然快樂難得,但快樂不會對身體帶來傷害;痛苦雖然多,但會對身體帶來傷害。所以快樂是身體的本性,而痛苦是身中的客人,遲早會離開,所以不應畏苦。

35如如時漸進,如是苦漸增;

故樂於此身,現見屬客性。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pain increases. Pleasure, therefore, seems as if alien to this body.

就如同時間的漸漸增進,人們也漸漸衰老;痛苦也漸漸增長;所以快樂只是在身體中暫時的過客!

解惑:快樂雖然沒有傷害身體,但它不是身體的本性。原因很簡單,世人出生後,由孩童到少年;成年到老年;如老病等苦都會隨之而增加,快樂亦逐漸消失。故此快樂只是在身體逗留一日的過客。

譬如遠行的旅客,日子漸增,他就會愈疲勞,糧食和盤也會愈少,痛苦亦日增。

癸七 對身的本性是苦應生厭患

質疑:雖然身的本性是苦;但快樂可以成為對治,所以不必厭惡身苦。

解惑:不對。

36苦因緣眾多,眾病及外事,

不見於人類,有爾許樂因。

There seem to be many causes, of suffering, like sickness and others, but humans do not seem to have as many causes of pleasure.

身苦的原因很多,例如內在的疾病和外在環境橫加傷害。但人類的樂總少於苦因。(註釋76)

引致身體受痛苦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疾病等內因,以及很多外在的因素,例如災難侵襲及外力的打擊傷害等。但人們的樂因似乎不及它多。由於痛苦恆常在身體上發生,所以我們好應該感到厭惡才是。

譬如說國王有一美麗公主,很多王孫公子都欲想娶之為妻;但公主只有一個,招為駙馬的亦只有一人;其餘的人亦會因落空失望,生起嫉,招致痛苦。同樣,快樂的因只有一個,而痛苦的因極多。

壬三 破樂有自性(refuting the existence of real pleasure)

癸一 苦是有自相但樂無自相

子一 雖然樂能夠加強,但不能證明樂有自相

質疑:假如快樂真的不存在的話,它是不可能增強的;但我們看得到快樂增強,所以樂是真實存在。

37如樂正增長,現見即回轉,

不見苦增長,有如是回轉。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pleasure its opposite is seen to occur.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pain there will not likewise be its opposite.

正如安樂正增長時,便可以立刻見到它轉變成痛苦;相反來說,我們看不到當痛苦增長時,它會立刻轉變成快樂。

解惑:隨著快樂增強,它的相反—痛苦便出現了;但是隨著痛苦增加,它的相反—快樂卻不會出現;事實上,當痛苦增加時,我們的身心都會體驗著苦楚。(註釋77)

就好像往昔南瞻部洲的頂生王(King Māndhātr,因他從父親頂髻出生,故稱頂生。)因宿世福德,得輪王七寶,統一天下,享盡人間安樂;甚至天上的帝釋(Indra)亦分了半座給他,以示尊重。但頂生王不感恩惜福,反因貪心想將帝釋的寶座整個獨吞,結果從欲界天下墮,羞愧而死。同樣,我們凡夫不會有不回轉的快樂,而只有永不回轉的痛苦。

子二 雖有真實的苦生起,但無真實的樂生起

質疑:苦和樂依其俱有因緣而生起;既然現實恆時有苦,亦應恆時有樂。

38安樂俱因緣,現見可回轉,

眾苦俱因緣,終無回轉者。

With the conditions for pleasure its opposite is seen. With the conditions for pain there is not its opposite.

生起快樂的俱有因緣現見可回轉為苦緣;生起痛苦的俱有因緣,卻始終沒有回轉為樂緣的。

解惑:(雖然快樂和痛苦都由因緣和合而生起,但是)快樂的俱有因緣例如飲食等,假若過量,則快樂自己的俱有因緣,立即回轉為苦,令腸胃不舒服。但諸種痛苦的俱有緣,就並非如此,它們始終不能回轉為快樂。

就如無憂王(King Aśoka)興建一座監獄,名叫「喜樂居」(Pleasant Abode),監獄設施豪華舒適,但犯人剛關進去時,便要在「行住坐臥」四種行為中選取一種。例如他選了「行」,他一直要維持步行,不得坐下休息;如此,就算在這個豪華「宮殿」散步,也會為犯人帶來極大痛苦。

癸二 開示執苦為樂的顛倒

子一 正死時不應執為樂

質疑:就好像我們聽到人說:「張三(註釋78)現在樂透了!」這說明快樂是存在的。

39汝正死時(註釋79)去,現去及當去,

正死說為樂,畢竟不應理。

When you have spent, are spending and will spend time dying, it is not at all proper to call the process of dying pleasurable.

你前一剎那壞滅的「正死時」已逝去,現在一剎那壞滅的「正死時」正在逝去,未來之「正死時」也將逝去,將這些「正死時」說為快樂,畢竟是不合理的。

解惑:剎那剎那壞滅是諸行(Composite things)的本性。再者,世人所謂快樂的生活,其實是前剎那的正死時已去,現在的正死時正去;未來的正死時當去;將「正死時」當作快樂,似乎不太恰當。

情況有如以下的譬喻:有一惡僕不斷偷取主人的財物。最後,主人發現了,怒斥那惡僕說:「枉我多年那麼信任你,但你卻不知報恩,竟天天偷取我的財物!」誰知惡僕反說:「主人,其實你自己也很壞;否則,你怎會信任像我這麼壞的壞人啊!其實是你損害自己的財物啊!」同樣,幼稚的人將剎那盜取自己生命的「正死時」,視為快樂,其實只是損害自己而矣!

註釋

  1. 月稱菩薩這樣補充說:「如鐵物熔化,豈性變液體,如是苦性身,豈能成樂性?」在常溫下,鋼鐵很堅硬,就算加熱高溫,鋼鐵會暫時熔化成液態,但當溫度回復正常,鋼鐵會回復堅硬的本性。
  2. 所謂勝者例如國王富豪,因擁有權勢財富,待遇勝過一般平民。而劣者則為一般百姓,備受統治剝削,為貧窮困苦所煎熬。
  3. 誠如月稱菩薩說:「如同苦海中,身樂如水滴;智者明此理,誰說身有樂?」
  4. 輪迴的本性是苦,我們只能暫時淺嘗快樂,但瞬間一定回到苦的本性。所以在世俗中是找不到永久的、真實的快樂。誠如月稱菩薩說:「若樂有自性,不苦不回轉,因被回轉故,此樂無自性。」
  5. 中國人用「張三李四」代表某某人,但印度人喜用「天授」(Devadatta)代表某某人。
  6. 正死時(time dying)指剎那壞滅前的存活。佛教認為人所謂活著的時間,只是心念上剎那間的事而已;如前面第十頌說:「任誰所謂活,唯心剎那頃。」而普通人所謂活著,其實是指某人的心剎那相續著。嚴格來說,每一剎那都是「正死時」。

應用思考問題

  1. 西方重視物質文明享受,以精密科技及創意發明為人類提供安全舒適高效能的物質環境享受,但痛苦情緒仍折騰著整個西方社會。這引證了近二千年前聖天菩薩所說「身雖久享受,不能成樂體!」快樂只出於心靈,卻改變不了身是苦聚的事實。試以己見折衷聖天菩薩「身是苦本」及「建設健康心靈帶給人間快樂」這兩種說法。
  2. 「樂由分別生,分別隨苦轉,是故除苦外,更無大力者。」這偈頌直指出為何人生是苦,為何人類苦多樂少的成因!我們又應如何面對這個宿命?
  3. 聖天菩薩以三十七、三十八兩頌重點說明樂終會回轉成苦;但苦不能回轉為樂;試闡述其說!
  4. 凡人認為死相只會在一個人生命完結時才會出現;但佛教卻認為人自出生第一口呼吸至臨終嚥氣,每一秒每一剎那都是「正死時」。「任誰所謂活,唯心剎那頃!眾生不了彼,故自知極少。」佛教「正死時」這一學說影響著修行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修行方法;試詳其說。


主辦機構:大圓滿佛教中心

佛學講座:《菩薩瑜伽行四百論》第十三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