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道炬―如何修習三昧》

第十六章 大乘願行 菩提三昧

◎問:討論到此,我覺得修行三昧的入路很多,其實都離不開菩薩行。

上師:所以《月燈三昧經.卷六》便重新檢定菩薩的行為和操守。首先,菩薩懂得隨喜,使能速得三昧。經文說:「童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成就善巧方便。童子,是菩薩摩訶薩,於一切眾生所而起親想,是諸眾生所有善聚而生隨喜。晝夜六時於彼福德而生隨喜緣一切智以緣一切智心於一切眾生所而生福德。是菩薩以此善根速得此三昧。……」(大正藏十五冊五八三頁)

佛對月光童子說要待一切眾生如自己親人,沒有嫉妒,隨喜一切眾生的快樂和功德。

嫉妒的煩惱是出於對快樂和喜悅的自私渴求。別人享樂時,自己滿不是味兒地說:「應該是我快樂,而不是他人。」內心的感受總是酸溜溜的。這種嫉妒的心是菩薩修行人必要捨棄的。

佛陀很清楚說:「在任何時間、環境,我們也要修持隨喜,為別人種下功德感到高興。修持一顆善良內心,清淨動機,隨喜功德有助改進禪定。」

◎問:菩薩行中最有特色是六度,六度修持與三昧有關係嗎?

上師:當然有關,根據經文,佛說:「童子,是菩薩不捨一切智心行六波羅蜜,所有利益汝當諦聽,當為汝說。童子,菩薩信樂檀波羅蜜者。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降伏慳吝煩惱。二者修習捨心相續。三者共諸眾生同其資產。攝受堅固而至滅度。四者生豪富家。五者在所生處施心現前。六者常為四眾之所愛樂。七者處於四眾不怯不畏。八者勝名流布於諸方。九者手足柔軟足掌安平。十者乃至道樹不離善知識,謂諸佛菩薩聲聞弟子。」(大正藏十五冊五八三頁)

布施波羅蜜的利益有十種,分別是:

一 降伏慳吝,所謂布施度慳貪。

二 不斷重複善行,習慣慷慨,我們愈能深化這態度,布施功德就能不斷加深擴大。

三 確保財富可以與人分享,利益整個社會。

四 因布施的業因,自然感生富貴之家。

五 所到之處,所有人都喜愛布施。

六 因為修持布施,我們所到之處,所遇到的人也會欣賞和喜愛自己。

七 所到之處,不會受人恐嚇威脅。

八 嘉名遠播,人皆知自己為善長仁翁。

九 自己手掌柔軟綿滑,手心足心表現安平豐滿之相。

十 修行直至得證菩提前,能遇到善知識加持指導。

佛又說:「菩薩淨戒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滿足一切智。二者如佛所學而學。三者智者不毀。四者不退誓願。五者安住於行。六者棄捨生死。七者慕樂涅槃。八者得無纏心。九者得勝三昧。十者不乏信財。」(大正藏十五冊五八四頁)

佛陀的戒律全與內心的集中、謹慎、正念有關,這些又是靈性修行所必需的,所以要時常小心自己的言行,淨戒有助禪定的進步。守持淨戒有十種利益:

一 智慧常隨:醒覺的智慧在自己體證中出現。

二 我們將追隨諸佛守戒的足印。

三 不會被諸佛菩薩鄙視和被有識之士批評。

四 因依從淨戒,我們不會迷失自己的承諾和誓句。

五 於佛教徒應守的行為都能做到。

六 不再生死輪迴。

七 對追求涅槃的境界鍥而不捨。

八 離開煩惱。

九 得三摩地。

十 對佛法不會失去信心。

◎問:上師,佛陀制訂的戒律既多且嚴,是否可以有選擇地守持戒律。

上師:最重要的戒律是對心意的戒律。佛陀將聖法依據各自根器而教授,有些可圓滿地守持具足戒,有些可以只守持居士誓戒。但釋尊沒有說過弟子必須守持所有戒律,只強調守戒有助我們內心穩定。

◎問:守戒本身有彈性,例如我讀過有關十大弟子迦旃延曾往訪一個村落,宣講佛法。村中有位屠夫,迦旃延要他無論怎樣,至少守持五戒其中一條。但屠夫說:「五戒中最重要是不殺生,我是屠夫,以殺畜牲為生,不殺生的話,我便沒有工作。」迦旃延答道:「依然有一方法,你只在日間殺生,自己立誓在晚上不再殺生。」屠夫由此獲得很大利益。

上師:愚子,記著不可殺,亦不能教他殺。聖者迦旃延有自己方便善巧,並有神力調伏眾生。你和我都是普通人,不要因這個故事而妄開殺戒。佛陀教法,如果用最基本的字詞來總括,我會用「戒殺」,這是善巧教法最底線,不要自作聰明。

◎問:多謝上師教誨,請繼續開示!

上師:六度,下一項是堅忍。一個不堅忍的人,本性充滿憎恨,他只會遇到不少仇恨,結果以暴力、武器解決。佛陀說:「童子,菩薩摩訶薩住於慈忍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火不能燒,二者刀不能割,三者毒不能中,四者水不能漂,五者為非人護,六者身相莊嚴,七者閉諸惡道,八者隨其所樂生於梵天,九者晝夜常安,十者其身不離喜樂。」(大正藏十五冊五八四頁)此中非人是指神祗。

◎問:經文淺白,請上師開示精進的功德?

上師:佛陀說:「童子,菩薩精進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他不折伏,二者得佛所攝,三者為非人所護,四者聞法不忘,五者未聞能聞,六者增長辯才,七者得三昧性,八者少病少惱,九者隨所得食食已能消,十者如優缽羅花不同於杵。」(大正藏十五冊五八四頁)其中第十點的意思是指菩薩修行精進,便如生於水中的優缽羅花漸漸成長,終於修證解脫。

◎問:經文淺白,請上師開示禪定的利益。

上師:佛陀說:「菩薩摩訶薩與禪相應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安住儀式,二者行慈境界,三者無諸惱熱,四者守護諸根,五者得無食喜樂,六者遠離愛欲。七者修禪不空。八者解脫魔罥,九者安住佛境。十者解脫成熟。」(大正藏十五冊五八四頁)

意思是說禪定的利益有十:

一 禪定的境界全是生命昇進的境界,禪定修好,自己修行境界便層層遞進。

二 在現實世界把持得住,隨意濟世行慈。

三 不受煩惱困擾。

四 使自己感官及思想不受外境擾亂。

五 以禪悅為食。

六 不受色欲控制。

七 禪定所獲功德,真實不空,能得殊勝喜悅。

八 脫離魔祟的困縛。

九 安心處於佛行處。

十 解脫入涅槃。

◎問:請上師繼續開示修持般若的功德!

上師:佛開示說:「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有十種利益,何等為十:一者一切悉捨不取施想,二者持戒不缺而不依戒,三者住於忍力而不住眾生想,四者行於精進而離身心,五者修禪而無所住,六者魔王波旬不能擾亂,七者於他言論其心不動,八者能達生死海底,九者於諸眾生起增上悲,十者不樂聲聞辟支佛道。」(大正藏十五冊五八四頁)

釋尊說般若功德有十種:

一 以般若來修布施:因以般若認識到無我的原理,以平等捨來布施,動機糾正,亦伴隨有不可思議的力量。

二 以般若來修持戒,便不會執著事相。持戒最忌一知半解,顧此失彼,但般若智慧能使行者全面持戒而不會欠缺。

三 以般若智慧修忍辱,則修行者全力放在忍怨方面,而不會覺得有迫害自己,虧欠自己的眾生。

四 以般若修精進,則修行者除去身體心靈的局限,不會囿于生命個體。

五 以般若修禪定,對境沒有泥著執取。

六 以般若修禪定,因不依於三界,諸魔不能控制。

七 有了般若,外道任何似是而非擾亂人心的說話,都不能影響行者。

八 能夠得到解脫。

九 因為般若體證空性,對眾生生起悲心。

十 不會選擇聲聞、緣覺的修法取向。

第十六章完


Copyright by The Great Perfection Buddhist 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