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欽心髓妙道前行》
第二十三章 七支供養 勵力加行
問:我讀過上師《如何修證密法》一書,知道上師很重視七支供養。在修上師瑜伽時,是否仍很重要?
上師:對,七支供養在上師瑜伽生起次第階段,是不可缺少的部份。
問:請上師慈悲開示。
上師:七支供養分別是大禮拜、供養、懺悔、隨喜功德、請轉法輪、請佛住世和迴向功德。
大禮拜時,觀想蓮師智慧尊降臨,祂就真實地站在我們面前,自身發放微塵般無數的身體,我們連同所有眾生,開始向蓮師大禮拜和唱頌讚文。
禮拜前要先站好,合掌成一朵將要開放的蓮花形狀;將手放於前額,說道:「我向諸佛頂禮,清除身障。」接著將手放在喉間說道:「我向諸佛頂禮,清除語障。」將手放在心間說道:「我向諸佛頂禮,清除意障。」然後我們進行大禮拜,整個身軀俯伏地上,前額、雙手手肘和雙膝,合共五點著地,說道:「我向五方佛頂禮,請將我們貪、嗔、癡、慢、嫉轉成佛陀的妙觀察智、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和成所作智。」。
起來時,雙手在地上向後滑,並發願自身承擔眾生的一切痛苦。
問:是否必須先修大禮拜?我一面修其他的法,一方面補做大禮拜,可行嗎?
上師:在蓮師前請你謙卑,真誠的謙卑是接觸蓮師的唯一途徑。不要讓傲慢在我們修行道上築起城堡,現在立即放下工作,走到佛像面前進行大禮拜吧!
專心做大禮拜,努力保持清晰的觀想,審察頌文的意義,注意自己身體平衡,不要扭傷,可以對著鏡子檢視自己的姿勢和威儀。
問:我不再為自己製造藉口,我願意在聖者面前放下自我和虛妄的尊嚴。請上師開示獻供。
上師:「獻供」在獻曼達時已提過,我再提醒一點,必定要做三十七供十萬次;還有,龍欽心髓所提出「普賢雲海供」是很貼近真實的獻供方式。要觀想自身為普賢菩薩,從自心間發出千道光芒,每一道光芒盡頭化成普賢,每位普賢手中捧著令人心悅的供品,例如鮮花、雀鳥、動物,甚至現代大都會的東西,也可獻上;每位普賢心間又放出千道光芒,每道光芒盡頭又現出普賢,手捧供品。如是反覆以上觀想,直至廣大虛空完全充滿供品。
問:上師常說懺悔時情緒不能激動,最好在禪定狀態,至少是在心情平靜時才懺悔,至今弟子尚不明所以?
上師:在因果法則的運作中,惡業只有在面對廣大明澈的法身覺醒時,才會停止連鎖式的運作。通常懺悔要具備四力才算完成。
第一是依止力,觀想蓮師,祂是我們懺悔的對象;祂是我們清淨罪障力量的支柱。
第二對治力,對犯下的錯事真誠後悔和痛心,最好這樣想:「因為自己過去無數次生命重複犯下惡行,業力將使我投生畜牲、餓鬼和地獄。此外,惡行令我不能達到覺悟!」
第三是淨化力(能破力),因自己誠心懺悔而感召蓮師,祂全身流出甘露放光;甘露和光芒融入自己體內,清除和淨化自己的惡業,自己的肉身變得和水晶一樣清澈,與地球恒久長存。這時,蓮師清晰地出現,展露笑顏說:「你的障蔽已經全部淨除!」跟著蓮師滾成光團進入自己體內;這時花五分鐘安住於與蓮師意念合一的狀態。
第四是守誓力(防護力),經過誠心懺悔和淨化後,就是堅持信念,不再重蹈覆轍,犯同樣的惡行。
問:除了蓮師體內甘露溶入自己肉身可以淨化罪障外,還有其他淨化罪障的方式嗎?
上師:龍欽心髓中還有另一種修習口訣:觀想自己身、語、意的惡行化成黑色物質聚集舌尖;然後,蓮師的身體發出光芒,觸及自己的舌尖,把不淨的黑色物質溶化。溶化的情形,就好像晨曦太陽把凝結在草上的露水蒸發一樣,任何惡行的後果皆被清洗。
問:剛才上師說過懺悔最好在面對廣大明澈的法身時進行,這有何根據?
上師:存在的真貌是離開二分,包括一切行為,善或惡,淨與染,都是一樣。當我們體證空性的同時,亦遠離我們俱生的障蔽,這些障蔽是使我們對現象產生錯覺,將它分成淨與不淨;其實現象的本質只有空性、明淨。所以,終極徹底的懺悔方式,是向明澈無限的虛空法身懺悔。
問:請上師開示隨喜功德的意思。
上師:表面的文義是看到別人行善,覺得比自己更偉大更徹底,內心充滿喜悅。
善行是個人的意願,不是競爭;競爭式的善行只會徒具形式,流於表面化,流於沽名釣譽。假若我們見到別人比自己更慷慨供養行善,內心便感到不安和煩厭,這是不對的。
「隨喜功德」是別人的善行是我們喜悅之源。我們會因上師解說佛法、利益眾生、興建寺院而喜悅;我們會因看到專心修習生起和圓滿次第的瑜伽士而喜悅;我們會因看到別人精嚴地守持戒律而喜悅。這都是隨喜。
問:上師,掛在經堂前的釋尊唐卡旁有兩位天神,一位捧著法輪,一位捧著海螺,誠心向釋尊奉獻。
上師:這兩位都是極高級的天神,捧著千輻金輪的是梵天,捧著右旋海螺的是帝釋。傳說釋尊在菩提樹下成道,梵天和帝釋知道唯有佛陀說法,眾生才可離開黑暗,於是分別獻上金輪和海螺,請佛轉動法輪。因此世上有令眾生去除無明的佛陀教法,梵天、帝釋居功至偉。同樣,我們要觀想自身化成菩薩、神祗向上師獻上海螺、法輪、財寶,懇請上師為利益眾生而轉動法輪。
問:接著的祈請安住好像與釋尊行誼有關。
上師:釋尊入滅,有弟子周那請佛多住世三月。我們在修法前,亦要祈求上師安住世上,直至輪迴空盡。
問:七支供養最後是迴向功德,其實我們修習佛法,任何法本最後都是把功德迴向給眾生。
上師:迴向功德主要的精神,是要我們體認三輪體空—作者、所作、作的對象,都不能執實;作為修行者的我們、修行過程、修行得到的功德,都不能執實。迴向功德時,要這樣想:「願無盡的眾生利用我這份功德,作為達到覺悟的基礎;願所有眾生脫離三惡道,處身於解脫大道上。」能給予功德的自己、功德迴向的過程與及接受功德的眾生,都不能執實,一定要擺脫回報的冀望。
問:法本跟著是修習七支供養,上師早已開示。
上師:我要補充一些說明:
一 大禮拜時,雙手合什,形狀是快要開放的蓮蕊,掌心留有空間。雙手完全緊靠或中間不留空位是不正確的;或者只將指尖貼著也是不對的。
二 獻供時要效法普賢菩薩;在請佛不入涅槃時,要想像自己是居士周那;在迴向功德時,要想像自己是文殊菩薩。
第二十三章完
Copyright by The Great Perfection Buddhist Centre
|